重新思考更有效地評估智障學生的能力的方法




如何能夠更有效地發掘、展現、評估智障學生的潛藏能力、真正能力?這一直是特殊教育老師的難題。

以下文章以列點形式,提出從另一些角度,去重新思考這難題。

思考問題:

智障學生的學習能力,在評估方面有甚麼需要思考的問題?
-      用甚麼方法評估智障學生的學習能力?
-         為甚麼學生的評估結果未能充分反映其真正/所有能力?
-         如何可以更有效評估學生?
-         如何激發學生的回應/表達?
-         如何解讀學生的回應/表達?

了解智障教學背後的理念:

- 功能性課程 (functional curriculum)、治療為本 (therapeutic approach) 等,是對應學生的缺憾(deficit model),教學目標是希望改善學生不足之處,提升能力。
- 這種理念會影響老師的教學取向。
- 由於課程、學與教、評估三方面關係緊密,評估因此受制於課程及教學取向。
- 學校選用的課程及評估制度,規限了老師選取目標、學與教、以及評估內容與方法等。
- 學習評估如果未能充分反映學生的能力,宜重新檢視,更新學習的評估方式。

評估取向對展現學生能力的影響:

     評估若以「 目標為本」,在課程抽取重要項目作測試,以評定學生能力與水平、會限制了評估範圍及方法。這種評估取向限制了我們更全面探究智障學生的真正內在能力。
     測試形式的評估,亦影響老師與學生的互動過程及溝通方式,可能欠缺自然人性化的互動、例如在課堂反覆測試形式的互動對話:『蘋果定橙呀?邊個係蘋果?蘋果喺邊度?』
,或者是以工作紙、問答題、選圖等形式的評估方法。

智障學生學習的目的:

對智障學生來說,學習目標應該能夠:
- 應用在學生日常或將來生活中。
- 在採用[正常化課程][功能性課程]兩者間,應該取得合理平衡。

學習的需要及過程:

- 智障學生的學習與評估,應建基於他們生活上的需要。
- 過程是有意義和趣味的。
- 學習應從「社交-情感」(social-emotional)的需要出發。

溝通與建立關係、表達情感:

- 關係建基於情感 
- 如果沒有激發學生的情感,怎可以促進學生的回應?
- 所以不能只靠機械操作式地輸入知識、訓練技巧。
- 早期的理論,認為自閉症者欠缺情感、很冷漠,不需要與人建立關係,其實不然,自閉症也有情感;因此,較近期的自閉症教學法,都是很重視與自閉症者建立更緊密關係、傳情達意,以適當方式表達情感、減低不當行為。
例如:「社交溝通-情緒調控-人際網絡支援」模式 (SCERTS Model)、「地板時間」(Floor Time)、密集互動 (intensive interaction)等。
- 因為表達情感、感受、喜惡、與人建立關係等,是人類最基本的本能和需要之一,無論智障或自閉症亦然。
- 就算嚴重智障學生,也是靠感官及情感去建立他們的人生,他們須要老師或照顧者:
1. 將他們的情感激發出來;
2. 協助他們將情感表達出來;
3. 接收他們的反應(表達)後,作出回應,使他們得到回饋,令表達有需要、有意義 

學生無言是有「言」:

- 老師應該反思自己是否忽略以非口語的媒介去理解學生、解讀學生的思想與感受?因為一般人往往靠外表上的行為、言語等去理解其他人。
- 但智障學生未能充分地、恰當地表達,尤其用口語。
- 不單止沒有口語能力的學生,而是所有學生,無論能力及年齡,均須要老師及照顧者從口語或字面以外的表現、反應等,細心觀察與理解其表達背後所反映的真正「意念」,並作出推論,例如:
學生在老師課堂開始後不久已表現情緒行為問題(例如走向老師/掩耳/發出叫聲等),是否怕同學嘈吵,或者不理解老師長篇的講述?
能力較弱的學生,可能用以下方式「發言」:眼神、面部表情、低頭、轉頸、伸出手來、呼吸節奏改變、嘆氣、挺直身軀、舉高手、腳伸直等等。
老師如果想明白學生所想傳遞的訊息,首先要了解學生的能力、習慣、限制,並注意行為出現時四周的情況、行為規律等,以及長期觀察、記錄、分析、推論、求證。

提升老師的觀察力,以及解讀學生反應或表現的能力:

- 能力較弱的學生,其表達方式較少,便須要從觀察其日常細微的變化或微弱的反應入手。
- 老師應該留意學生的反應是否重覆出現、有相同前因、或同一形式出現等,從而作出推論。
- 觀察後,接受學生這些反應或表現是有意識地回應,視為寶貴的表達。
- 表現相對微弱的學生,更須要長期耐心觀察、分析、推論、從其他人或其他情況收集資料,並反覆求證。
- 觀察力須要長期培養;富經驗的老師指導經驗淺的老師,有助提升觀察力,例如透過觀課、錄影、有系統的培訓。
- 就算沒有培訓,老師也應該培養自己有敏銳、細微的觀察能力,去觀察學生各種細微表現,例如:手指移動、眼神、目光注視、面部表情、坐姿等身體語言,以及反應出現的時間、反應的強弱與刺激 (stimuli) 出現時的關係。
- 老師對學生有熱忱、欣賞、愛心、細心,才能留意到、觀察到,領會明白其心意。流水作業模式的教學或訓練,難以培養良好觀察力與解讀能力。
- 老師單有觀察力不足以明白學生所表達的,還須要培養老師的解讀能力,即分析、理解、推斷學生的反應或行為背後想表達的意思或情感。
-  與學生建立更緊密的關係,例如有深度的情誼關係,有助留意及明白其細微的反應與變化。
老師如果能夠更有效地觀察和解讀學生的表現,便能夠提升老師的評估能力,評估就能更充分反映學生的真正內在能力。

如何解讀學生的心思意念?

老師可以嘗試推敲學生的心意並代學生說出來,再觀察學生的反應:
- 你想要……
- 你覺得唔舒服?
- 你冇咁驚啦!
- 你想我過來?
- 你唔鍾意……

為甚麼學生的評估結果未能充分反映其能力?

如果評估單以課堂活動進行,會產生以下限制及影響:
- 受制於課程內容、教學活動的框架;
- 學生受各種因素影響(見下文),未必充分表現自己內在真正的能力:
例如家庭背景與個人經歷、身體及精神狀況、與老師及同學的關係、環境、情境、時間、前因後果、情緒、喜惡、老師及其他人對學生的反應、老師對學生的反應的理解與接納程度(例如會鼓勵/抑制進一步的反應)、所提供的對答模式、期望的回應方式等。

評估智障學生能力的新思維:

- 因此,不是要求學生符合我們所提供的框架,例如預期的標準答案,而是應該先行建立關係、激發學生的情感。
- 情感激發反應、表達(口語/非口語)
- 愉悅、良好的互動關係,學生才會表現更多。
- 老師與學生建立情感,才能領會更多。
- 任何好與壞或出人意表的反應,也可解讀他們的感受與想法。
就算學生的行為不當,也嘗試詮釋學生的反應,理解學生想表達甚麼,然後幫助學生說出心聲或作補充、豐富學生的表達,讓學生可以從中吸收適當的表達方式,例如SCERTS將情感變為圖像,有助培養表達能力。

用甚麼方法評估智障學生的學習能力?

- 不限於課堂,應該拓展到學生日常生活、其他課堂、宿舍表現、活動等,以便更全面觀察及搜集學生表現的資料。
- 從結構嚴謹的評估過程,變得更人性化、更自然、從激發情感開始。
- 容許及接納學生的反應在預期之外(例如測考、工作紙、填充式回應),並且記錄更多口語或非口語表現。

學生是我們的「老師」:

- 老師應該抱持探究的心,老師不以自己所知的為全部。
- 擴闊自己的專業知識,例如明白以下概念:
        - 自閉症者也有情,不是冷漠無情,他們也需要與人建立密切關係;
        - 腦部某些功能異常對視覺功能及運用有所影響,其實不限於視障學生及智障學生,也包括大腦麻痺學生、自閉症、讀寫障礙等;
        - 重度障礙的學生 (例如身體肌能嚴重受損,自我照顧及活動能力很弱) ,他們的智能不一定也是嚴重受損及學習能力很弱,他們可能只是受限於表達方式與表達能力;
        - 有嚴重情緒行為問題的學生,能力不一定很弱,可能是不合作或未能作出適當回應。

教學策略並非適用於所有人:

宜更留意學生的不同需要,例如:
- 多感官教學法:不一定所有學生都適宜同時輸入多種感官,例如腦受損導致視覺功能異常,可能不能同一時間輸入太多視覺訊息 例如自閉症者會被背景細節分心;大腦性視障者會覺得同時出現的訊息太多而難於處理,或未能同時接收聲音與視覺訊息,因此應該先讓學生看見然後才講解,或先講解然後才讓學生觀看。
- 間接的描述或反問句,不適合能力較弱的智障、自閉症或注意力不足/過度活躍(AD/HD)的學生,例如:「我見到有人重未坐好!」、「你咁樣好好玩咩?」。反之,應該給予直接、扼要的指示,例如「手放枱上」。

總結:

1. 提供更真實、豐富的情境,以及自然的溝通與評估過程;
2. 從激發學生的情感着手,學生會有更多反應和表達;
3. 不單止學生須要學習解讀別人的心智,老師也須要解讀學生的心智:老師透過細心觀察和分析學生的行為或表現,理解行為及表現背後所想要表達的訊息,並詮釋出來。

鳴謝:

本文所闡釋的意念,主要源自另一位資深的特殊教育工作者接觸智障學生的豐富經驗與心得,對於至誠的詳盡分享,特此深表謝意!希望此文章的分享,有助特殊教育的同工更多思考與實踐更有效的評估方法、模式,為教學雙方帶來更大成果。


熱門文章

增加一般人對「大腦性視障」(CVI) 或腦受損引致視覺功能障礙 (BVI) / 視覺功能異常 (BVD) 的認知

視覺障礙兒童及視覺障礙兼多重障礙的兒童的特徵和需要

大腦性視障 ─ 視而不見,被誤解的一群人

幫助多重障礙的大腦性視障 (CVI) 兒童學習的方法

多重障礙大腦性視障 ( CVI ) 學生之低視能訓練 ( 視覺訓練 ) 的方法

視障兼多重障礙的幼兒:教學及課程發展的指導原則

視障兒童避免使用LED燈/屏幕及紫外光燈(黑管)作視覺感官訓練;避免長時間、近距離以ipad、電腦、手機等LED電子屏幕作訓練或學習用;學校及宿舍安裝'蚊燈'的注意事項

『瞎眼今得看見』與「低視能訓練」

有關接觸和了解大腦性視障 (CVI) 兒童,以及在學習、教學、訓練、治療及親子交流方面的一些要點與提示